高血脂完整指南:教你看懂報告!高血脂原因、症狀與飲食禁忌

高血脂完整指南:教你看懂報告!高血脂原因、症狀與飲食禁忌

高血脂完整指南:教你看懂報告、高血脂原因、症狀與飲食禁忌

 

多數高血脂沒有明顯症狀,卻會默默提高中風與心肌梗塞風險。

本文用易懂的方式帶你看懂報告、知道何時複檢與就醫,好好認識高血脂。

 

高血脂 重點速看

高血脂 重點速看

它是什麼?

高血脂=血中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偏高。多數沒有症狀,卻會提高中風與心肌梗塞風險。

先看哪個數字?

報告含 TC、LDL、HDL、TG,其中LDL 目標要依個人風險分層與醫師討論,並非人人同標準。

下一步怎麼做?

先從飲食+運動開始;首次異常或調整治療後,建議8–12 週複檢,看是否達標。

何時需要藥物?

多數由他汀(statin)起步;未達目標時再加 ezetimibe/PCSK9 抑制劑 等,需由醫師評估。

*本文為衛教資訊,實際診斷與治療需由合格醫師評估。請勿自行停藥或增減藥量。

高血脂 常見快問快答

 

目錄

 

高血脂是什麼?高血脂會有什麼症狀?

高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濃度超標了

多數人沒有症狀,但長期下來會讓血管變得不健康,增加心肌梗塞中風等風險。

根據衛福部資訊,心血管疾病( 包含中風與心臟病 )長期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前幾位,而高血脂正是其中最主要的可控危險因子之一。

重點先看:

  • LDL( 常被叫壞膽固醇 )上升,較容易堆在血管壁,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
  • HDL( 好膽固醇 )像清道夫,越低越不理想。
  • TG( 三酸甘油脂 )太高會拉高胰臟炎與心血管風險,酒精與含糖飲常讓它飆升。

誰特別要注意:

有家族早發心血管病史、糖尿病、高血壓、抽菸、肥胖、久坐、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腎臟病等族群。

 

血脂報告怎麼看?TC/LDL/HDL/TG 代表什麼

報告上的四個縮寫其實很好懂:它們分別在告訴你「 血脂總量、壞的多不多、好的夠不夠、油脂是否過量 」 。

小提醒:實際目標值需由醫師依個人風險評估,請勿自行增減藥物。
指標 代表什麼 為什麼重要
TC(總膽固醇) 血中膽固醇的總量 可做概略參考,但不能只看這個數字
LDL(俗稱壞膽固醇) 把膽固醇運送到全身的「載具」 動脈粥樣硬化的關鍵風險;目標值應依個人風險分層設定
HDL(俗稱好膽固醇) 把多餘膽固醇帶回肝臟回收 偏低代表清除能力較差;可透過生活型態逐步改善
TG(三酸甘油脂) 血液中的「油脂」 過高會讓血液黏稠;非常高時與胰臟炎風險相關

 

高血脂原因有哪些?

高血脂原因一、先天 / 家族性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FH )或家族中有人年輕就有心血管事件。

高血脂原因二、生活型態

高飽和 / 反式脂肪飲食、含糖飲與精製澱粉過量、飲酒、久坐、體重過重或肥胖。

高血脂原因三、伴隨疾病

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腎臟病、肝膽問題、代謝症候群等。

高血脂原因四、藥物與生理狀態

部分藥物( 如類固醇、部分利尿劑等 )可能影響血脂;懷孕 / 哺乳期間也需特別評估。

 

我到底需不需要就醫或吃藥?

  • 以下情況建議盡快就醫

    曾有心肌梗塞 / 中風、糖尿病合併多重危險因子、家族早發心血管病史、三酸甘油脂(TG)非常高。

  • 風險較低者

    可先做 8 – 12 週生活型態計畫( 飲食 + 運動 ),再複檢看是否達到個人 LDL 目標

  • 風險較高或未達標者

    多半會從他汀類(statin)開始;若仍未達目標,醫師可能加上 ezetimibe,必要時評估 PCSK9 抑制劑 / ± bempedoic acid 等合併治療。

  • TG 特別高

    優先控糖與戒酒,並依醫囑處置,以降低胰臟炎風險。

 

高血脂如何改善?

第一步:8–12 週追蹤計畫

  1. 現在就做

    帶著最近驗血、用藥 / 保健品清單,和醫師確認你的 LDL 目標 複檢時間

  2. 養成生活習慣

    少含糖飲與油炸、避反式脂肪;多全穀蔬菜魚類堅果。

    每週 ≥ 150 分有氧 + 2 次阻力訓練。

    酒精減量、抽菸請尋求戒菸協助。

  3. 用藥提醒

    若已開藥,規律服用、勿自行停藥;不適先回診討論。

  4. 回診前自評

    記錄 8 – 12 週的體重 / 腰圍、飲食運動與不適,帶上前次報告與藥物清單。

  5. 看診目標

    和醫師對照「 距離 LDL 目標還差多少 」,決定維持、調整劑量,或評估 合併治療

     

第二步:高血脂飲食禁忌

  1. 反式脂肪 / 炸物

    酥皮、奶油餅乾、部分速食炸物 → 改吃原味堅果、烤 / 蒸

  2. 高飽和脂肪

    肥肉、培根香腸、動物油、椰子油、奶精 → 改用橄欖油 / 芥花油;鮮奶取代奶精

  3. 含糖飲與甜點

    手搖、加糖優格、糖漿咖啡 → 無糖茶 / 氣泡水、無糖優格 + 水果

  4. 酒精( 特別是 TG 高 )

    啤酒、調酒、烈酒 → 盡量停;必要時大幅減量且不配高脂餐

  5. 高油高鹽外食

    滷肉飯淋肉燥、炸雞排、奶湯火鍋、麻辣油 → 清湯、去皮少醬、多蔬菜菇類與豆腐

 

第三步:每週 150 分+阻力訓練

  • 有氧目標

    每週中等強度 150 分( 快走、騎車、游泳 )或高強度 75 分( 跑步、間歇 )

  • 判斷強度

    能說話、難唱歌 = 中等;氣喘明顯 = 高強度

  • 阻力訓練

    每週 ≥ 2 天,6 – 8 個動作,每動作 10 – 15 下 × 2 – 3 組( 深蹲、伏地挺身、彈力帶、臀橋等 )

  • 拆成小段

    10–15 分鐘也算,累積到 150 分即可

  • 暖身放鬆

    運動前後各 3–5 分( 關節活動 + 伸展 ) 

  • 安全提醒

    胸悶、心悸、糖尿病控制不佳或久未運動者,先與醫師討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