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正常值對照表:正常人血糖值是多少?
我知道你現在最想確認的,就是手上的數字到底「 及不及格 」。
以下表格統整了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與美國糖尿病協會 (ADA) 的最新診斷標準。
你可以直接對照數據:
| 檢測項目 | 🟢 正常數值 | 🟡 糖尿病前期 (警訊) | 🔴 糖尿病確診 |
| 空腹血糖
(Fasting Glucose) | < 100 mg/dL | 100 ~ 125 | ≥ 126 |
| 飯後2小時血糖
(2h-PG) | < 140 mg/dL | 140 ~ 199 | ≥ 200 |
| 糖化血色素
(HbA1c) | < 5.7% | 5.7% ~ 6.4% | ≥ 6.5% |
💡 小提醒: 醫學上,單一次數值超標不代表馬上確診,通常醫師會要求在不同天進行第二次複檢,或是搭配糖化血色素 (HbA1c) 綜合判斷。
3 個關鍵名詞,一次搞懂
空腹血糖 ( Fasting Glucose ) :
指空腹至少 8 小時後所測得的數值。
通常是早上起床還沒吃早餐前測量,代表身體在沒有食物來源時,維持基礎血糖的能力。
飯後 2 小時血糖:
指從「 吃下第一口飯 」開始算起,兩小時後測量的數值。
這個指標能反映胰島素分泌是否足夠即時處理吃進去的糖分,是揪出「 隱性糖尿病 」的關鍵。
糖化血色素 ( HbA1c ) :
這不是當下的血糖,而是過去 3 個月的平均成績單。
因為它不容易受前一晚熬夜或大餐影響,所以被醫師視為最準確的長期指標。
血糖多少要開始吃藥?血糖多少算危險?
看完了密密麻麻的數字,你可能已經知道自己在哪個範圍。
接下來,我們用簡單的「 紅綠燈 」概念,來解讀身體想對你說的話:
一、綠燈區:維持健康,但別鬆懈!
如果你的所有數據都落在正常範圍( 🟢 空腹 < 100 , HbA1c < 5.7% ) 。
恭喜你!這代表你的身體代謝功能良好,胰島素正在有效工作。
不過,還是要繼續保持良好的運動和飲食習慣,並記得每年定期追蹤血糖,以確保這個漂亮的成績單能持續下去。
二、黃燈區:身體在求救!這是逆轉的黃金期
如果你的數值落在「 糖尿病前期 」 ( 🟡 空腹 100 ~ 125,或 HbA1c 介於 5.7% ~ 6.4% )。
你的當務之急是,從現在開始主動做出生活改變,別讓這個黃燈亮太久!
三、紅燈區:積極面對,穩定控制是關鍵
如果你的數值已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 空腹 ≥126,或 HbA1c ≥6.5%),請務必:
尋求專業協助:
立刻預約新陳代謝科或內分泌科醫師,他們會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規律監測:
學習如何正確使用血糖機,並養成規律記錄數值的習慣。
積極學習:
糖尿病並非絕症,只要積極配合醫囑,學習控糖知識,就能大幅降低併發症的風險。
為什麼空腹正常,飯後血糖卻飆高?小心「隱形殺手」
許多人拿到報告,看到空腹血糖數值很漂亮( 低於 100 ),就鬆了一口氣。
但請等一下!這可能是很多人誤判自己健康的最大陷阱!
在醫學上,我們稱這種情況為「 假性正常 」,也是我們特別要提醒您的「 隱形殺手 」!
血糖是什麼:為什麼只看空腹不夠?
你可以把血糖想像成城市交通:
如果你的飯後血糖飆到 160、180,就代表你的「 交通警察 」反應變慢了。
雖然清晨不塞,但只要壓力一來,身體的代謝系統就會癱瘓。
葡萄糖不耐症意思:血管真正的傷害來源
當身體處理糖分的能力變慢,醫學上就稱為「 葡萄糖耐受不良 ( IGT ) 」 。
長期來看,飯後血糖這種「 高高低低的劇烈波動 」 ,對身體的傷害比持續性微高還要可怕!
它會不斷刺激血管壁,造成發炎,這是導致心血管疾病、中風,甚至加速眼睛和腎臟病變的頭號元兇。
醫師為何總要看「糖化血色素」(HbA1c)?
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張誠實的「 學期成績單 」 。
它不會被你前一晚的宵夜影響,而是精準記錄了您過去三個月的平均血糖表現。
空腹血糖:
像單次的期末考試
糖化血色素:
像一整個學期的平均分數
如果你飯後血糖經常飆高,即使空腹再美,你的 HbA1c 數值也不會說謊,一樣會落在黃燈區,提醒你該為身體的長期健康負責了。
年齡不同,標準就不同!老人的血糖控制目標
| 年齡區間 |
建議 HbA1c 目標 (平均三個月) |
建議空腹血糖目標 (mg/dL) |
| 60 ~ 64 歲 |
6.5% ~ 7.0% |
80 ~ 130 |
| 65 ~ 74 歲 |
7.0% ~ 7.5% |
90 ~ 150 |
| 75 ~ 79 歲 |
7.0% ~ 8.0% |
100 ~ 180 |
| 80 歲以上 |
7.5% ~ 8.5% |
100 ~ 彈性放寬 |
60歲老人血糖正常值
這個年齡層的長者,若身體健康、活躍且沒有嚴重慢性病,控制目標通常會接近一般成年人的標準,但已經開始重視低血糖風險。
盡可能維持在黃燈區間的下限,仍保有積極控糖的空間。
65歲老人血糖正常值
根據國際醫學指南,65 歲以上是正式開始放寬標準的起點。
重點在於避免低血糖帶來的跌倒或心血管風險。
避免低於 90 mg / dL,確保長者在日常生活中能保持穩定與活力。
70歲老人血糖正常值
這個年齡層更強調「 功能狀態 」而非年齡。
如果長者有多重慢性病、認知功能下降或依賴他人生活,目標就會更寬鬆。
只要不出現明顯的高血糖症狀,重點放在提升生活品質,避免任何可能導致低血糖的治療強度。
80歲老人血糖正常值
針對 80 歲以上或身體狀況較為虛弱的長者,醫學的重心是「 維持舒適與生活品質 」。
過度嚴格的控糖弊大於利。
以「 安全、不影響認知功能、不出現脫水等急性症狀 」為最高原則,避免侵入性或高風險的治療。
發現血糖偏高怎麼辦?3 招「無痛逆轉法」
1. 改變進食順序:請把澱粉留到最後
這是最簡單,但效果最強大的控糖技巧。
胰島素的壓力來自於澱粉快速進入血液。只要改變順序,就能減緩吸收速度:
2. 把握飯後「黃金 15 分鐘」動一動
不需要去健身房重訓,只要抓住對的時間點!
3. 睡飽與減壓:不吃東西也會升血糖
血糖並非只受飲食影響。
熬夜或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時,身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 如皮質醇 ) ,這些荷爾蒙會告訴肝臟「 該放糖了!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