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麻醉安全嗎 ? 全身麻醉風險與高風險族群術前必看 !

醫美麻醉安全嗎 ? 全身麻醉風險與高風險族群術前必看 !

目錄

所有衛教資訊內容僅供參考使用,無法取代醫師診斷與相關建議,若有身體不適,請您儘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隨著醫美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人選擇進行手術來改善外貌或提升自信。而麻醉,作為手術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常常讓人感到擔憂:全身麻醉真的安全嗎 ?會不會有什麼風險 ? 特別是針對高風險族群,麻醉的安全性更是大家關心的重點。

這篇文章將帶您了解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可能風險,以及哪些族群需要特別注意術前準備,幫助您在進行醫美手術前做好最充分的準備,減少疑慮,安心變美!

 

醫美麻醉安全嗎 ? 麻醉有幾種 ? 風險、副作用、注意事項術前必看 !

 

 

麻醉方式有哪些 ?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使用靜脈注射麻醉藥吸入性麻醉氣體,使病人在手術中處於無痛、無知覺的狀態。根據麻醉藥的使用方式,主要分為兩種:

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人員會先透過點滴注射麻醉藥,讓您入睡後,再將一根呼吸管放入氣管,確保您的呼吸順暢並接上麻醉機器,持續給予吸入性麻醉氣體和氧氣,直到手術結束才讓您醒來並拔除呼吸管。

點滴式靜脈全身麻醉(舒眠麻醉):通過點滴注射麻醉劑,使您迅速入睡,這些麻醉劑通常是短效型,效果快速且代謝也快,停藥後您很快就會清醒,這種麻醉方式適用於時間較短的手術或檢查。

全身麻醉後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輕微不適,如喉嚨痛、頭痛、聲音沙啞、暈眩、肌肉疼痛及疲倦嗜睡等,通常會在手術後幾天內恢復。

此外,噁心與嘔吐是麻醉後常見的問題,女性發生的機會較高。如果您有暈車或麻醉後容易嘔吐的經驗,應提前告知麻醉醫師。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是一種針對特定部位的麻醉方式,患者在進行過程中保持清醒。醫師會將麻醉劑注射到手術部位,藥物可阻斷神經信號傳遞,讓該區域短時間內失去痛覺,但仍能感覺到動作或壓迫感,例如牽扯或沉重感。

這種麻醉的特點是不需要插管或禁食手術完成後患者可立即返家,因此廣泛用於門診小型手術,例如拔智齒、縫合傷口、皮膚切片、白內障手術等。

局部麻醉通常在注射後幾分鐘內生效,效果可維持數小時,適合於時間較短且範圍局限的手術。如果手術時間較長或部位較多,局部麻醉可能不適合。此外,全身麻醉手術中,有時也會輔以局部麻醉以減輕術後疼痛。

局部麻醉的選擇需考慮患者的年齡、體重、過敏史及手術部位,醫師會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藥物種類及劑量,以確保手術過程安全無痛。

 

半身麻醉

 

半身麻醉,將藥物透過專用的細針注射到脊髓腔的腦脊髓液中。
圖:在注射麻醉藥物前,麻醉科醫師正在確認病人腰椎位置/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提供。圖片來源 : 好醫師新聞網

 

脊髓麻醉就是一般所說的半身麻醉,將藥物透過專用的細針注射到脊髓腔的腦脊髓液中。許多人誤以為半身麻醉是直接在脊椎(俗稱龍骨)上打針,但事實上,針是從脊椎與脊椎之間的縫隙穿入,再進入脊髓腔,而非直接打在龍骨上。

為了讓針更容易到達正確的位置,進行麻醉時病患需盡量彎曲身體,這樣能幫助脊椎間的縫隙充分伸展,方便施打。脊髓麻醉所使用的針又長又細,過程中可能會感到輕微的疼痛,尤其當針穿過脊椎間縫隙時,可能出現酸酸的感覺。如果針接近神經,可能感到麻或像被電到,但這並非傷到神經,針拔出後這些不適感便會消失。

由於脊髓麻醉的效果有時間限制,通常適用於 3 小時內的手術,如下肢骨折、剖腹產、攝護腺刮除或疝氣修補等。

在手術過程中,病人是清醒的,如果感到焦慮,可以透過靜脈注射鎮靜或安眠藥物來緩解。然而,即使使用鎮靜劑,病人不一定會完全入睡。

 

 

麻醉方式比較表

 

類型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半身麻醉
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點滴式靜脈全身麻醉(舒眠麻醉)
方式吸入氣體或注射藥物使全身昏迷從點滴中給予麻醉劑致睡著局部塗抹或注射藥物注射於脊髓腔內或硬膜外
範圍全身全身手術部位下半身
清醒狀態完全昏迷完全昏迷完全清醒清醒但可能使用鎮靜劑
適用手術腹腔以上的大型手術時間較短的檢查或是手術小型外科手術下半身手術,例如剖腹產
恢復時間停止用藥後慢慢恢復意識停藥後很快就會醒1 - 2 小時2 - 3 小時
優點減少痛苦和手術記憶減少術中的不適感風險低,恢復快避免全身麻醉副作用
缺點副作用風險高
恢復較慢
副作用風險高少數人可能有不良反應可能有不良反應

 

 

麻醉風險與副作用有哪些 ? 

 

麻醉風險主要因素為病患本身的身體狀態。

 

美國麻醉醫師學會(ASA)麻醉風險分級
第一級 ( 死亡率 0.06 ~ 0.08 % )健康
第二級 ( 死亡率 0.27 ~ 0.4 % ) 有輕微的全身性疾病但無功能上的障礙
第三級 ( 死亡率 1.8 ~ 4.3 % )有中度至重度的全身性疾病且造成部份的功能障礙
第四級 ( 死亡率 7.8 ~ 23 % )有重度的全身性疾病,具有相當的功能障礙且時常危及生命
第五級( 死亡率 9.4 ~ 51 % ) 瀕危狀態,不管有無手術預期在 24 小時內死亡

 

麻醉常見副作用

 

全身麻醉後,患者可能會出現術後不適症狀,例如噁心嘔吐、暈眩、喉嚨痛、聲音沙啞及疲倦嗜睡等,這些症狀通常在麻醉後幾天內會自行緩解

噁心嘔吐的風險則與個人體質有關,特別是年輕人、女性、不吸菸者、平時容易暈車暈船者或有過去手術噁心嘔吐病史的患者,若有相關情況,建議術前告知麻醉訪視醫師,以便採取預防措施。

雖然全身麻醉罕見會引發嚴重併發症,但仍可能出現心肺及腦部併發症(如中風、心肌梗塞、心律不整)、肺栓塞、惡性高熱、過敏反應或休克等風險;而半身麻醉及硬脊膜外麻醉則可能導致出血、神經壓迫或神經炎、感染及脊椎相關頭痛等問題

術前如有疑問,務必向醫療團隊充分了解相關資訊,確保手術安全及術後順利康復。

惡性高熱 : 一種由麻醉藥物引起的急性並可能致命的疾病。特徵是體內溫度迅速升高至40°C 以上,並伴隨肌肉僵硬、代謝紊亂以及心臟異常。
這種疾病的發生通常與遺傳基因缺陷有關,這些缺陷會影響細胞內鈣離子的調控,導致過度的肌肉收縮和能量消耗。若未及時處理,惡性高熱可能導致多重器官衰竭和死亡。
治療方法包括使用藥物如單挫林解除肌肉僵硬並降低體溫,以及提供支持性療法以維持血壓和氧氣供應。
*依美琦診所有常備單挫林以預防惡性高熱的情況,因此可有效降低風險上的問題。

 

 

麻醉高風險族群 ?

 

麻醉高風險族群包括年齡超過 65 歲體重過重多重慢性病心血管疾病呼吸中止症肝腎功能不佳,以及曾在手術中遇到插管困難或術後呼吸問題的病人。

此外,重度腎臟受損(包括需要洗腎者)肝功能不全遺傳性凝血疾病(如接受抗凝血治療者),以及正在懷孕或哺乳的女性,也屬於高風險族群。如果符合兩項以上條件,麻醉風險會進一步增加。

針對這些高風險病人,麻醉藥物的選擇必須格外謹慎,通常會採用舒適性高且風險低的新型藥物。例如,對心臟疾病的高齡病患,適當的麻醉藥物能有效降低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呼吸抑制、低血壓、噁心嘔吐及過敏反應等副作用。

手術前務必與醫師充分討論,量身訂製最適合的麻醉計畫,以確保手術過程的安全與舒適。

 

 

麻醉手術前禁食須知 !

 

手術前的禁食規定非常重要,多數醫師會以傳統原則提醒病人:「晚上 12 點後不要吃任何東西或喝水。」這是因為胃內食物若未完全排空,在麻醉狀態下可能因嘔吐引發吸入性肺炎,危及生命。因此,術前禁食是不可忽視的。

禁食包括不吃任何食物、不喝水、不抽煙及不嚼檳榔。為確保麻醉安全,成人與兒童須空腹 6 至 8 小時。有些病人會認為:「我沒吃東西,只喝了點水,應該沒問題吧?」其實,單純喝水也需間隔 2 小時,才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針對三歲以下的嬰幼兒,則可遵循「2 - 4 - 6 - 8 原則」:

 

  • 術前 2 小時內不喝水

     

  • 術前 4 小時內不喝母乳

     

  • 術前 6 小時內不喝配方奶

     

  • 術前 8 小時內不吃固體食物

     

適量餵些糖水或果汁,不會增加風險,反而有助於安撫嬰幼兒的情緒。

此外,手術前需避免吸煙與咀嚼檳榔。吸煙會提高血液中一氧化碳濃度,影響血氧運送,並增加呼吸道刺激性,可能導致缺氧;檳榔中的刺激性物質則會引發消化道分泌物增加,進一步提高麻醉風險。

 

對於平時需服藥的患者,應特別注意:

 

  • 心血管藥物:可用少量白開水(約 30 毫升)服用。

     

  • 糖尿病患者:禁食期間請勿服用降血糖藥物或施打胰島素,以免低血糖發作。

     

  • 氣喘及內分泌疾病患者:應依醫囑正常服藥,勿擅自停藥,並可用少量白開水吞服。

     

手術室團隊會依照安全原則,為每位病患把關。若有疑問,可於麻醉前訪視時進一步確認。除非緊急手術,所有接受麻醉的病人都應遵從醫囑,空腹禁食至少 8 小時,以保障手術安全。

 

 

醫美麻醉常見問題 Q & A : 

 

Q1 : 麻醉危險程度 ?

A : 麻醉的安全性不僅與操作技術相關,更與病患本身的健康狀態密切相關。根據美國麻醉醫學會(ASA)的分類標準,病患的健康狀態被分為以下五個等級,每個等級對應不同的手術前後死亡率:  

1. 第一級:健康無病  ( 病患身體狀況正常,無任何全身性疾病。)  手術前後死亡率:0.06 ~ 0.08 %。  

2. 第二級:輕微疾病 ( 有輕微的全身性疾病,但對功能沒有造成障礙。)  手術前後死亡率:0.27 ~ 0.4 %。  

3. 第三級:中度至重度疾病 ( 存在中至重度的全身性疾病,且已導致部分功能障礙。)  手術前後死亡率:1.8 ~ 4.3 %。  

4. 第四級:嚴重疾病 ( 具有重度全身性疾病,伴隨重大功能障礙,且生命隨時可能受到威脅。)  手術前後死亡率:7.8 ~ 23 %。  

5. 第五級:瀕危狀態 ( 病患生命處於瀕危狀態,無論是否接受手術,預期 24 小時內可能死亡。)  手術前後死亡率:9.4 ~ 51 %。  

 

Q2 : 全身麻醉多久會醒來 ?

A : 全身麻醉後,大多數人在手術結束後 15 到 30 分鐘就會逐漸醒來,但完全恢復清醒可能需要幾個小時,這期間患者會在恢復室接受觀察。

醒來的時間會因麻醉藥劑種類、手術時間和個人體質而有所不同,年齡、健康狀況等也會影響清醒速度。一般來說,過程是安全且可預期的,如有延遲,醫療團隊會妥善處理。

 

Q3 : 全身麻醉後多久才可以進食 ?

A : 全身麻醉後,患者通常需要等到麻醉完全退去、意識清醒且吞嚥功能恢復後才能進食。一般來說,這需要 2 到 4 小時,具體時間會根據手術類型和個人體質有所不同。

術後初次進食應以少量溫水或清淡流質為主,例如稀飯或湯,避免刺激性食物,並按照醫生或護理人員的建議進行。如果術後仍有噁心或嘔吐情況,應暫緩進食並通知醫療團隊。

 

Q4 : 全身麻醉前為什麼需要卸除美甲 ?

A : 全身麻醉前需要卸除美甲,主要是為了手術安全。因為血氧濃度計需要夾在手指上監測氧氣濃度,而美甲可能影響儀器讀數。此外,醫療團隊還需要觀察指甲顏色來檢查血液循環狀況,美甲可能遮蓋這些變化。卸除美甲也能確保手術過程中操作部位清潔,降低感染風險。

 

Q5 : 全身麻醉後遺症有哪些 ?

A : 全身麻醉後,患者可能會出現術後不適症狀,例如噁心嘔吐、暈眩、喉嚨痛、聲音沙啞及疲倦嗜睡等,這些症狀通常在麻醉後幾天內會自行緩解。

噁心嘔吐的風險則與個人體質有關,特別是年輕人、女性、不吸菸者、平時容易暈車暈船者或有過去手術噁心嘔吐病史的患者,若有相關情況,建議術前告知麻醉訪視醫師,以便採取預防措施。

 

Q6 : 牛奶針是什麼 ?為什麼要叫牛奶針 ? 

A : 牛奶針是丙泊酚(Propofol)的俗稱,一種常用的短效全身麻醉藥。它的外觀像牛奶,因此得名「牛奶針」。這種藥物可以讓人快速入睡,並且作用時間短,幾分鐘內就能醒來,常用於手術麻醉或內視鏡檢查。牛奶針在專業醫師監控下使用,安全性高,但需要在醫療環境中操作。

 

牛奶針是丙泊酚(Propofol)的俗稱,一種常用的短效全身麻醉藥。
牛奶針是丙泊酚(Propofol)的俗稱,一種常用的短效全身麻醉藥。

 

Q7 : 舒眠麻醉是什麼 ? 

A : 舒眠麻醉其實全身麻醉的一種,為點滴式靜脈全身麻醉,通常通過靜脈注射麻醉藥物來實現。它的深度可以根據手術需要進行調整,並且不同的病人對藥物的反應也有所不同。儘管「舒眠麻醉」不需要插管,但當麻醉深度過深時,會影響病人的呼吸和心跳,因此需要麻醉專科醫師全程監控。

麻醉過程中的安全性非常重要,麻醉專科醫師負責根據病人的狀況調整藥物劑量,並確保病人在手術中保持最佳的舒適度。選擇進行舒眠麻醉時,應確認麻醉專科醫師在場,並要求提供相關證書,這樣能確保麻醉過程的安全性。

 

Q8 : 如何減少術後噁心嘔吐 ?

A : 減少術後噁心嘔吐(PONV)的方法包括術前風險評估,對高風險病人使用止吐藥,選擇全靜脈麻醉或減少吸入麻醉劑,並在術後提供止吐藥和有效的疼痛管理。這些措施能有效降低術後噁心嘔吐的發生率。

 

Q9 : 依美琦診所有麻醉專科醫師嗎?

A : 依美琦時尚診所自開業以來,一直「堅持」全身麻醉必須由「麻醉專科醫師」親自執行,絕不以麻醉護理師代替,這份堅持從未動搖!

 

 

台南依美琦診所麻醉小教室 !

 

自依美琦創立以來,我們始終堅持隆乳手術的全身麻醉必須由專業麻醉科醫師負責,絕不允許由手術醫師單獨進行

手術醫師的專注點是手術本身,而整個手術過程的安全與品質,則由麻醉專科醫師全程把關。

此外,麻醉操作絕不能僅交由麻醉護士負責。這一點,準備隆乳的您務必要特別重視,並堅持選擇合格的團隊,關於麻醉相關知識可參考衛福部連結說明

 

 

 

歡迎加 Line 聯絡我們,獲取專業建議!  

投資自己一起變美吧!🥰

加入好友

📍依美琦時尚診所

全站文章與案例內容(包含圖文)為個人親身體驗分享,案例圖文僅代表該當事人治療成效,任何手術或療程皆有其醫療風險,本文僅供讀者了解相關醫療知識與療程進行所需相關衛生教育,並非每個人皆適合,請您親自與醫師當面進行評估診斷後再決定進行療程與否。本文所有術前術後照皆做為輔助醫師協助病患了解療程衛教之用。

延伸閱讀